一天之中哪个时段的雾霾最严重?听听专家怎么说

 

  近3年来,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们普遍感受到,雾霾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13年和2014年,发生的次数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都创下纪录,即便是在理论上不会出现雾霾的春夏两季雾霾也频繁发生。雾霾不仅困扰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在人们的心里投下巨大的阴影。

文中图片

  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同时指出,在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毒性和致癌指数位居首位,是一级致癌物。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牵头举办了一个有关雾霾的研讨会,与会者对雾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解析。其中,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田埂的解析深入浅出,提供了一些有关雾霾的新知。

  大气污染,势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那么,雾霾到底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怎样的损害呢?

  田埂教授说,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曾发表过美国的研究数字,PM2.5的浓度减少10 μg/m3,预期寿命增长约0.61±0.20年;2010年美国环保部发表的《颗粒物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将颗粒物浓度与多种疾病关联,其中包括: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不规则心跳、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某些癌症等。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全球致死的数字中,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排在第8位,而我国则排在第4位。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的2013年北京雾霾微生物中,就存在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事实已经表明,在雾霾天与霾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病例显著增加,比如人们所说的“北京咳”之类。

  雾霾并非以单一成分的形式存在,而是裹挟着大量的“危险分子”。据田埂介绍,2014年初,清华大学的研究者对2013年历史雾霾峰值期间收集的PM10和PM2.5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研究,发现了雾霾中的1300种微生物,发现空气中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来自土壤,最丰富的门类是放线菌、变形杆菌、绿弯菌、厚壁菌、拟杆菌和广古菌。其中有3种微生物可引起疾病,即肺炎链球菌、烟曲霉和人腺病毒C。

  田埂称,肺炎链球菌最常见于社会获得性肺炎(CAP ) ,在将近50%的社会获得性肺炎中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而烟曲霉,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引起过敏的真菌,是免疫缺陷的人群气道或肺的条件致病菌。研究显示,这两种病原微生物在重度污染天都有所增加。

  但田埂也坦言,虽然有多种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与疾病的发生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还无法找到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组分是细颗粒物污染中对健康造成主要影响的,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某种具体的成分的浓度对健康是无害的。

  一天中的霾何时最危险

  田埂教授用一张图告诉大家,当雾霾天气出现时,污染物在清晨也就是7点到8点间开始迅速增加,到10点开始进入线性增加期,而到傍晚时分开始下降,并于晚间回归较低的数值。

  据他解释,这是因为白天在水气和阳光的作用下,一次排放的污染物发生二次反应,从而快速积累,而人的活动也在白天达到高峰,排放物的增加和积累,促使污染在下午达到高峰。而晚间,由于光照的减少,二次反应降低,排放也因为人们的活动减少而降低,从而使得空气污染得到缓解。

  但田埂强调,北京的雾霾曲线与普通的空气污染曲线不同,空气污染往往在晚间达到峰值,而白天则处于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这也表明北京的空气污染有其特殊性,需要更详细的机制分析,才能最终解答来源的问题。

  在工作日和休息日,人们分别有57%和75%的时间在家居环境,室外的空气污染主要通过室内环境作用于人体。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结果,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室内PM2.5浓度大约为室外的1/2~2/3,而这部分颗粒,主要集中在0.1~1微米的粒径范围,也就是室外污染物中那些粒径小毒性大的颗粒会进入室内。田埂告诉大家,这也跟建筑物本身的密闭性、门窗开启的频率,以及室外的气候条件,如风速、温度等相关,颗粒物从室外到室内的过程,可以通过穿透系数来计算。

  室内防护重在空气净化

  雾霾虽然可怕,但当它来袭时,如果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身体健康危害的。

  一般而言,保证室内清洁有两种常规方法:一是正压环境,让室内的压力大于室外,这样室外颗粒就无法进入室内;二是空气过滤,将室内的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净化,只要室内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大于室外污染物渗入的速度,室内就可以保持洁净。

  对普通人而言,把家或者办公室装修成“正压环境”,从经济投入到可操作性显然都是不现实的。为此,田埂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解决办法:开启空气净化器,每天开窗通风完后,对室内环境进行10~20分钟的高功率净化,将室内颗粒物进行快速清除,而后维持一定的净化功率,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

  如此一来,便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净化设备,就其原理主要分过滤(通过滤材拦截颗粒)和静电除尘(静电力吸附颗粒,电场中释放除尘)两种。由于静电除尘的优势是阻力低、不需更换滤材,但是其工作原理决定其除尘过程会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田埂不推荐使用,而是推荐使用通过滤膜过滤的空气净化器,因为这样的产品优势是过滤的副产物少,能有效去除各类颗粒物。

  田埂还介绍了“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这一概念——美国家电制造商协会按照严格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得出的空气净化器输出洁净空气的比率,CADR数值越高,则表示净化器的净化效能越高。田埂说,虽然市场上有这样那样的空气净化产品,但只要用这两个条件去衡量,就能区分出来哪种更好。

  田埂提醒大家,采购空气净化设备时,不仅要选那种性价比高的,还要考虑到房屋的面积,开启和使用时间,以及净化器的摆放位置等。他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让自己正面面对空气净化器的进气口,那么净化器抽气过程中聚集的粒子就被呼了进去,而被空气净化器净化的空气,则离我们较远。


文章来源:新浪网环保,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安全健康教育网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