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青少年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较为突出。建议:
建设“智慧体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体质健康干预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评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体测”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常态化科学化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定期对学生肥胖、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部门和学校业绩考核,通过行政问责督促相关部门将青少年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采取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切实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
创新体育竞赛机制,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强化体育课内的勤练与常赛,保障体育课的运动量与技术含量。建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作业布置制度,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价值,建立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机制,促进各类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落实“双减”政策,建立家校社协同共促机制,开齐开足体育课。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互促共进机制。改革创新青少年体育竞赛机制,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培训市场发展注入活力。
来源: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