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道经受住暴雨“考验”(一)
进入5月,我国汛期已宣告来临。除了自然灾害风险需要防范外,各地城市或许还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强降雨后,河道“脆弱”,黑臭现象反弹。怎样使经过整治的河道经受住暴雨“考验”,是当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急需面对的问题。
继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9年《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和2021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印发后,今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再次强调“采取增设调蓄设施、快速净化设施等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网雨季溢流污染,减少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
旱季的问题交上了不错的“答卷”,那雨季呢?
现实是大部分城市仍面临着水体雨后返黑返臭问题。
降雨冲刷污染排入城市河湖,对水体质量维持形成了新的重大挑战。“随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系统推进,绝大部分城市已基本解决水体沿线的旱季排污问题。但是,很多城市今后又不得不应对排口截污,管网接纳水量超过输送能力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所引发的异地溢流和管网高水位低流速问题,不得不面对分流制管网错接混接及小散乱排污引发的雨水管网降雨污染问题,以及合流制管网旱季低流速沉积、降雨冲刷高浓度溢流污染问题……这都必将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行业新的关注点和未来工作方向。”
凡是讨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管网必定是离不开的话题。都知道城市排水管网重要,它不仅是雨污水排放和污染物收集处理的主要通道,还是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收集效能提升的关键要素。
然而,受综合因素制约,我国污水管网多数处于低流速状态,污染物沉积问题比较突出。这些沉积物不仅含有大量无机泥砂颗粒,也会吸附沉淀大量有机物,导致污水生化需氧量(BOD)在管网内过度消耗或随降雨冲刷进入城市河湖水体,成为水体雨后返黑返臭的重要原因。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