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走路,强身健体

运动是为了健康。如果单是为了晒步数而过量运动,进而使健康受损,则是本末倒置了。走路是否越多越好?怎么走路才科学?

的确,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新陈代谢,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能有很大帮助。

文中图片

每天不宜超过2万步

虽然走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专家表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健身,也可伤身。

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走路也存在风险。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持续过量运动,轻者会关节疼痛,重者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要步数也要强度和坚持

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但也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

文中图片

健步走和平常走路不同

 健步走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造成拉伤和疼痛。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要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当然,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健步走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关键,不仅要舒适合脚,还要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长时间快步走造成身体伤害,尤其是要避免脚部受伤。

来源:健康中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