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增产,降低碳排放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生产水稻,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作为水稻生产大国,发展水稻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有旱稻、水稻两种生态类型。

文中图片

为什么还要研发节水抗旱稻?

如今,全球水资源短缺,我国更是缺水大国,水稻生产用水不足已成为继耕地之后,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并不是所有稻田都具有灌溉水的条件,加上干旱的频繁发生,会导致抗旱性差的品种严重减产。

旱稻和水稻的优劣势显而易见。

文中图片

由于节水抗旱稻不需要淹水种植,且特别在水分敏感期有降雨则完全不需要灌溉的优势,使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很大程度上会固定在土壤里,降低了流动性。再加上其根系发达,特别是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的能力大幅度增强(例如,与同样旱种的玉米相比,节水抗旱稻旱管种植模式由于施肥量较低,可减少氧化亚氮排放量11%。),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节水抗旱稻对环境友好还体现在能够降低碳排放。

的确,种植水稻会产生甲烷气体。

可是,这并不代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和降低碳排放之间存在冲突。

节水抗旱稻,便是鲜活的例证。

其旱管种植模式,将原来的厌氧环境变成了好氧环境,旱作后土壤透气性好,土壤里面的有机质很少或者基本上就不转换为甲烷了,甲烷菌活性下降。根据数据计算,与传统水稻相比,1亩稻田甲烷排放基本降低90%—95%,按照甲烷和二氧化碳当量1:28的比例,能够少排大概40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

来源:中国环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安全健康教育网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