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国宝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在白水县的仓颉庙,有一株巍峨的古柏——树干粗壮,需五六人合抱;树皮斑驳,如瀑布般垂落,勾勒出深浅不一的纹路,仿佛镌刻着千年岁月的密码。

这便是仓颉手植柏——高16米、胸径2.48米、地围9.9米,已在这片黄土高原伫立了约5000年。
漫步仓颉庙,古柏错落分布,每一株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秋风吹过,古柏枝叶沙沙作响,像在讲述古老的故事。相传上古时期,仓颉担任黄帝史官,负责记录部落大事。彼时,结绳记事的方式已难以应对日益繁杂的事务,仓颉苦思冥想,创造出最初的汉字。

而这棵古柏,相传正是仓颉亲手栽种。如今,游客驻足树下,抚摸粗糙的树干,凝视独特的纹理,无不惊叹于这份穿越千年的厚重。
为了守护古柏,当地织就一张严密的保护网。2019年,《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出台,将庙内古柏正式纳入法规保护范畴;《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出台,更为其保护增添了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