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好了吗(一)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昼夜节律的指挥下,视交叉上核如同精准的节拍器,通过光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这个豆粒大小的脑区掌控着体温波动、皮质醇水平等生理参数。当生物钟与外界环境错位时,时差反应和夜班工作带来的健康风险,正是生命体对自然节律深度依赖的证据,而睡眠质量直接决定了日间的精神状态、体力、情绪和免疫力。

睡眠的生理机制

文中图片

正常的睡眠周期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阶段。NREM阶段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恢复;REM阶段则与梦境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整夜会重复4-6次。

当困意袭来,我们首先进入N1期浅睡眠,此时肌张力下降,脑电波从α波(8-13Hz)转为θ波(4-7Hz),极易被外界惊醒。随后过渡到N2期,睡眠纺锤波(12-16Hz)和K复合波的出现标志着大脑开始屏蔽外界干扰,此时心率、呼吸趋于规律,体温继续下降。

文中图片

真正的深度修复发生在N3期慢波睡眠。δ波(0.5-2Hz)占据主导,生长激素分泌达到峰值,促进组织修复和蛋白质合成。大脑启动"清洗系统",脑脊液流量增加,加速清除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废物。

这个阶段如果缺失,次日会出现明显的身体疲惫和注意力涣散。约90分钟后,睡眠进入最富戏剧性的REM阶段。脑电活动变得活跃,接近清醒状态,但身体却陷入反常的弛缓状态(肌张力消失)。眼球快速转动,呼吸变得不规则,做梦更常见。这个阶段被称为"矛盾睡眠",因为看似平静的身体内部正上演着认知革命。

来源:科普中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安全健康教育网
全部评论
最新 | 最热